首页

上官娴

时间:2025-05-30 02:43:32 作者:“人工智能+”开辟就业新空间 浏览量:43369

  又有一批新职业、新工种上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很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映射出产业变革新趋势、社会发展新需要。比如,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这正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体现。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根据行业报告数据,到2030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意味着新需求、新变化,让新职业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才能、绽放光彩。

  另外,这些新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服务等领域,这将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一些行业及其从业者也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效率红利。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生产、传播、转化、更新过程,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时代,主动适应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当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不少高校毕业生正朝着这些新职业方向努力。相信这些求职者已经在扩充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想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还有赖于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高校、企业也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机协作,则可以从实践层面缓解当下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经济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中国海博会开幕 深圳国际海洋周同步启动

4月8日,网传内蒙古杭锦旗中学发生一起学生打架事件。记者从杭锦旗公安局了解到,该事件发生于3月7日,目前公安已立案调查,伤者正做进一步检查。

首届武夷论坛侧记:匠心明道 互鉴启新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核心技术犹如国之重器,是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石。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只能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

两名金门人员出海失联 大陆船只救起

会上,长沙经开区还对10家亩均效益领军企业表彰对象进行了颁奖并集中兑现了惠企政策。为“盘活三资”,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效益,长沙经开区今年年初正式启动新一轮的亩均效益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惜地如金”,采取“腾笼换鸟”、二次招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新兴产业用地等方式,加快实现存量土地亩均效益的“原地倍增”。

全国生态日前夕福建长汀见闻:司法护绿

符之冠委员代表台盟中央发言说,反对“台独”,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台湾岛内主流民意。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携手探索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新路,续写“两岸一家亲”时代新篇。

老街区里潮流新|千年古刹迎新韵,看津门文旅如何提质升级

关键之三是区域协同。渤海治理涉及多省市、多部门。在治理过程中,中国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各方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建立起责任明晰、分工协作、共同发力的协调联动机制:健全近岸海域协同治理与会商通报机制,强化入海河流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各项治理任务一一落地。可以说,渤海治理每一项成效都是合力推动的结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